刘德华为女儿一口气置办了十四台空气净化器,这样壮举第三刷新了绝世好爸的标杆。
刘天王自从有了女儿就立马变身女儿奴,为女儿修建超级别墅、配备好几个保镖、甚至享受可以从婴幼儿园早退的特权,真的是全心全意为女儿塑造金钟罩和铁布衫!
爸爸妈妈为儿女,操心劳力,不计得失,尽其所能地给予。但一味地给予就是真的对子女怎么样?爸爸妈妈到底该给子女留下什么才是真的的爱他们?
1留下巨大的财富?
我的三爷是白手起家的富一代,我常常听三爷给我讲他年轻时由于贫穷吃苦的故事。譬如,为了多换一个馍馍要熬夜给地主家做工;顶着大暴雨徒步5公里赶去菜市场就为了多卖几个瓜;饿着肚子和大师傅学技术,好帮衬寡母养家糊口。
三爷讲苦日子的时候并不心酸苦闷,反而极其自豪,由于他过去的苦难全部变成了勋章,鲜明地展示着现在的收获。从那开始,我就隐隐感觉到,贫穷也可以带来神奇的快乐。
自从了解了马洛斯需要理论,我就理解了三爷的快乐。他从一枚屌丝逆袭成了受人尊敬的企业家,这种自我价值的达成满足了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正是这种巨大的收获感和满足感抵消了贫穷带来的心酸和苦难,像魔法一样化苦为甜。
爸爸妈妈总想给子女留下巨大的财富,为的是让他们的生活不需要辛苦。但不劳而获的锦衣玉食怎能比成功达成自我抱负更叫人发自心底地感到快乐?
没一个富二代会因吃穿不愁而满足,由于就算是玉液琼浆,混吃等死也是一出悲剧。他们反而会由于超越了父辈的收获而感到自豪,为达成了我们的梦想而感到快乐。
假如空留财富让子女坐享其成,却不教会孩子拥有梦想和拼搏之心,就等同于只满足孩子衣食住行的最低需要,然后封死孩子达成自我价值的最高需要,这般舍大求小到底是爱还是恨?
爸爸妈妈当然可以给孩子留下财富,但必须要为他们配备上梦想的种子、拼搏的翅膀。有了梦想,生活才有光亮;了解拼搏,生活才有意义。如此的人总能从贫穷走向富有,即便不是物质也会是精神。
做爸爸妈妈的不可以只图孩子的皮肉之享,更应该让孩子得到心灵之享,身甜却心苦远不如身苦却心甜。
2给予无尽的保护?
表姐要结婚了,她要嫁到离家非常远的地方,一年也回不来一两次。我以为表姐会不舍,没想到她异常高兴。她跟我说,她终于可以摆脱妈妈,终于可以获得自由,终于可以真的地活着了。
我了解她的妈妈是怎么样剥夺她的自由和成长机会的,由于我亲眼目睹舅妈对表姐无微不至的“保护”:
表姐五岁时,舅妈担忧表姐受伤,不让她和大家去滑滑梯,表姐只能趴在门边眼睁睁地看着大家玩乐。
表姐八岁时,舅妈减掉了她的长发,说如此头发就会不夺走身体的养分了。表姐难过得哭了一个晚上。
表姐十四岁时,舅妈背地里驱散了她的全部玩伴,美其名曰让她专心学习。可怜的表姐成了孤家寡人,还为小伙伴不再理她伤心了好一阵子。
表姐十六岁时,舅妈为预防她上了坏小子的当,定时检查她的日记和手机,表姐彻底失去了隐私和尊严。
表姐十九岁时,舅妈直接帮她填写了高考考试志愿,全是好找工作的专业,和表姐的兴趣喜好一点无关。
表姐二十三岁时,舅妈动用私人关系帮她找了工作,虽说是轻松不费力,但终归不是表姐所想所愿。
在舅妈开始帮她谋划婚姻时,表姐终于疯狂反抗了,这是她脱离妈妈的唯一办法,也是她获得自主生活的唯一机会。她拒绝舅妈安排的相亲对象,找了外地男朋友,甚至为了逼妈妈放下不惜未婚先孕。
是多么恐怖的控制才让一个弱小的女孩孤注一掷离得远远的家乡?而这控制还都是源于保护之名!
我想,每个爸爸妈妈的作为,出发点都是为子女好。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保护子女一世周全。所以他们每天盯着他、看着他、替他挡掉所有困难、帮他滤掉所有风险。可是再缜密的保护也有疏漏,更是不可以让孩子先于自己去世,那样,这一世的保护又怎能做到呢?
珍惜自己健康的人,不需要旁人叮嘱也会健身养生;了解努力上进的人,不需要旁人监督也会认真学习。自保的意愿才是安全的根本,自己强大的能力才是最好的盾牌。
而爸爸妈妈对子女切断式的保护反而阻挡孩子自由地行思、限制孩子茁壮地成长,如此的保护只能让孩子变成手无缚鸡之力的待宰羔羊,一旦他们陷入危险境地,就毫无招架的能力。
爸爸妈妈保护子女的目的,是为了让子女脱离爸爸妈妈也能周全;爸爸妈妈疼爱子女的本质,是为了让子女脱离爸爸妈妈也能安好。所有违反人性的保护都是伤害,所有违背人心的疼爱都是荼毒。
3添一个血脉同源的手足?
自从二胎政策颁布后,同事小玉就在为是不是生二胎而纠结。不生,主如果感觉一没财力二没精力,生个孩子不可以好好养育还不如不生;生,主如果感觉一个孩子太孤单,再生一个能做伴。
最后,还是“能做伴”有魅惑力,让小玉不考虑没时间没精力没票子,破釜沉舟生二胎,大有咬牙坚持头三年,为换红利三百年的隐忍和悲壮。
先不说养育孩子绝不是只辛苦头三年就能解决的事儿,只谈“兄弟姐妹可以互相伴随患难与共”这个美好期许,也未必真能得偿所愿。
我见过不少骨肉至亲,由于利益纷争斗得头破血流,然后老死不相往来。兄弟姐妹变成了仇人,有还不如没;我也见过不少陌生人,由于秉性相投走到一块,然后同甘苦共患难,虽不同根生却同气连枝。
我见过不少兄弟姐妹话不投机半句多,之间的交往也是流于表面,本是同胞兄弟却处成了最熟知的陌生人;我也见过不少异姓兄弟,患难与一同甘共苦,那份互相扶持互相帮衬的感情远胜亲手足。
两个人能否交心,一是志趣要相投,二是处事要相近,三是都是仗义热心之人。
你找到志趣相投的人,两个人的交往能达到灵魂上的共鸣,这种伴随岂不比身处一方却话不投机更叫人感觉同心共情?
你慧眼识知己,两个人互相补益互为动力,这种为了达成自我价值而携手共进退的帮忙岂不比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帮衬更叫人感觉同德同力?
其实大家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有不少机会与别人结识,小时候的玩伴,长大后的同学、同事,假如孩子会做人能识人,自然能交到不少知心好友;假如孩子为人自私是非不辨,即使是亲兄弟也未必能交心。
我们的血脉兄弟只不过更有机会成为交心之人,但假如两人天生秉性迥异,再加上教育不力,处境不同,也大概越走越远甚至成为仇敌。
假如爸爸妈妈扛下所有些辛苦却给孩子添了个仇人岂不悲哀?所以,与其破釜沉舟地留下手足,不如教会孩子怎么样做人、怎么样识人,让他走到哪儿都能交到挚友。假如你的子女可以做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你又何必担忧他会孤单没伴儿?
有人说:救一个人,要救他的思维;教一个人,要教他改移情别恋态;帮一个人,要帮他培养好习惯; 助一个人,要助他独立做完事情;授人以渔可以叫人独立创造;授人以鱼只能叫人培养索取习惯;改变思维和心态才能让人蜕变!
爸爸妈妈最应该给予子女什么?我想应该是,通过爸爸妈妈的帮忙,让孩子认清初心、寻得梦想、练就技能!